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影像的?魂!构?五招助你走上大?之路

讓一切保持簡單

    很多攝影技法圖書介紹一系列構圖原則,其實這不是什麼好辦法,在實際拍攝中,90%的所謂原則毫無用武之地。長期在媒體工作的經驗告訴我,讓一切保持簡單是最好的工作方式。我最喜歡的方式之一就是很淺的景深,人眼實際上有很強的能力聚焦於被攝主體上並用模糊的背景將其突出出來。通常,這就意味著要把主體與背景區分開來,不過時常是脫焦的背景形成一個框架構圖,反而成為照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圖一是美國一位著名攝影師在幼兒園拍攝的一名4歲大的孩子,他正在跟著老師認識花園中的動物。這張照片簡直就是講解如何讓背景脫焦來提高構圖水平的完美例子:蝸牛在焦點內,但是由於鏡頭(70-200mm f2.8設定於180mm鏡頭)光圈全開,加上數碼單反相機造成鏡頭焦距存在1.6倍延伸倍率,實際焦距相當於35mm相機配套鏡頭288mm,景深變得極淺,因此孩子的臉變得模糊起來。由於當時陽光很好,所以在ISO200感光度下,相機最高快門速度達到了1/4000秒。通過經常使用、改進、修正和昇華,這種技術就會變得爐火純青,如果你能駕馭這一方法就會發現它十分有用,特別是當你努力想讓構圖變得有趣起來的時候不妨試試減小景深的辦法。
           
1.8米時最糟糕

    最傻的辦法是將相機舉到眼前來拍攝。好照片需要我們認真去思考從什麼角度拍攝以及拍攝什麼。最好的照片就是在攝影者發現了最適合被攝主體的角度時產生的,很令人驚奇的是很少有被攝主體適合於在人們站立時的眼平高度(大約1.45-1.8米)來拍攝:這是一個事實,因為大多數人也都可以看到類似的景象———確實也沒有人告訴他們說彎下膝蓋或帶上一節攝影短梯去拍攝能拍到更好的照片。不知道你注意沒有,大多數世界上最好的攝影師經常穿著粗斜紋布料縫製的工作裝,而他們之中很多人都以此為傲———這可不是什麼巧合,那是因為他們經常需要跪著工作,躺在地上取景構圖也是常事,因為只有常人所未見的視點才有可能創作出出色的作品,以至於有的攝影師不無自嘲地說自己長了一對「女僕的膝蓋」。
圖二是使用佳能G1在美麗的英國牛津大學城拍攝的,當時使用了可旋轉的LCD以靠近地面來拍攝,不會因為要趴在地上拍攝弄髒自己。鏡頭用鵝卵石墊高了5厘米,以便通過超廣角來為照片增加一種戲劇性效果。以我這1.7米的個子,很可能像旅行者一樣匆匆而過,錯過這一視點,不能拍出這種與眾不同的照片———儘管對我這種古怪舉動的不解都在照片中的路人臉上表露無遺。我要告訴你的是,當你拿起相機時就要考慮鏡頭的高度。如果你以正常高度站著拍攝,其實也毫無問題,但我個人90%賣出好價錢的照片都是在1.2米以下或2.1米以上拍到的。

使用框架構圖

    把觀看者的興趣點留在照片的邊框以內絕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們不得不使用各種技術來把觀者的目光盡可能長時間地留在照片內。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製造」一個框架來「框」住目光。圖三拍攝的是一位在兒童遊戲室內的女孩子,我的辦法是將木窗也拍在內———為觀看者游離的目光製造一個心理上的「框子」。由於上下、左右都有木框,這種構圖上的限制最大地滿足了我限制觀看者目光的要求。窗子、門、抽像的形狀、色塊和陰影都可以幫助你完成這個視覺「詭計」,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框式構圖」無論少了哪個方向的「框」都可以,但絕不能少了底部的「框」,否則感覺上會令人不舒服。其實有很多其他基本規則值得銘記(所有攝影規則都可以被打破,否則就不會有創意存在),比如避免被攝者被畫面邊緣切割或一部分人物肢體被畫面中的框架割裂等,不過,最重要的是防止照片的邊緣出現無關緊要的「零碎」或者照片一角有極為明亮的亮點。學習攝影,最好的方法第一是去試,其次是犯錯誤,最後是向你犯的錯誤學習。數字攝影的普及使得我們有越來越多機會面對毫無先例可以借鑒的時刻,要敢於利用構圖的基本原理並加以變通,敢於通過實踐把它變成可資借鑒的先例。

留下給人思考的空間

    通常,我喜歡使用比較緊湊的構圖,但這不等於有些被攝主體要「哭著喊著爭奪」空間。有時,前景或後景可以留下很大的空間,這樣更有助於強調主體。將很小的主體置於很大的空間中,能夠幫助你講述一個故事。如果你將一個人放在照片角落上,能夠暗示寂寞或者攻擊,反其道而行之則可以表現相反的意境。圖四是一個在一座豪華古宅前的草坪上隨意站著的一個小女孩,正在享受她的自由。照片拍攝於一個較高的位置上(大約7.5米高處),隔著一塊玻璃,背景是模糊的草坪,而將她置於照片右上角則暗示她有很大的空間。正常情況下,好照片的標題都沒有什麼作用,但此時確是不可或缺的。在照片中環繞孩子的空間充滿了整個畫面,構圖十分簡單,但效果十分具有衝擊力,使得照片有一種神秘感。當然,如果孩子的母親在空曠的左下角就會使這張照片表達的信息完全相反,但仍然會有很多值得思考的東西,但可能內容完全不同。簡單的照片往往是最有衝擊力的,這張照片也證明:簡單並不意味著吝嗇。
            
有一雙能夠鑒別細節的慧眼

    每個人拍攝同一個場景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選擇,即使很多第一流的攝影記者一同去拍攝同一新聞發佈會,攝影記者個體的差異都會使得各個媒體刊發出迥異的照片來,這其實也是攝影之美。圖五表現了大象眼睛的照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時是為了拍攝一組廣告,有另外5名攝影師也在爭奪這個項目。廣告的核心是一隻年幼的亞洲象,創意是舉辦一場面向在校學生的環境藝術比賽並在比賽期間拍攝,我們費盡氣力拍攝了一組包括這隻大象、三名小學生和一些油畫顏料、畫架的照片,構圖看起來就像有好多大象一樣顯得十分凌亂。為了把一切都拍攝下來,我們都使用了17-35mm鏡頭,只不過我比他們另外5個人拍得都快就是了。於是我將第二台相機換上了70-200mm鏡頭,把變焦推到頭,然後按下快門。於是,一張強悍的、富有趣味的、與眾不同的照片誕生了,廣告主在照片上打上了大字標題並廣為散發,很多雜誌的封底都印有這張廣告。我拍攝的其他那些大象軀體上刷有廣告色的照片儘管也很有趣,但都沒有入選。這張照片最終被報紙排版之後,受到啟發的編輯認為它更能吸引讀者的興趣點,於是也就不再堅持照片一定要把整個故事都拍攝下來的要求。後來,這張照片曾用於很多場合,比如家庭相冊封面、明信片。
返回列表